繼突破10萬億之后,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又創新高!
10月19日晚間,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 基金業協會 )公布數據,截至2017年9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1216家,已備案私募基金61522只,管理基金規模10.32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員工總人數23.24萬人,其中,已在從業人員系統注冊員工人數17.15萬人。
2017年8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突破十萬億,9月再度刷新了紀錄。
對于中國私募基金市場的飛速發展,業內人士指出,主要是得益于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和規范。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成熟,各個投融資渠道都會得到發展,中國私募基金市場發展速度確實很快,但并不是從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國內私募基金市場至少經歷了15年的發展和成長,實際上一直在快速、健康地發展。 漢領資本董事總經理夏明晨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股權基金異軍突起
在私募基金規模迅速擴張過程中,貢獻最大的無疑是私募股權基金。
截至2017年9月底,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2352家,管理正在運作的基金26107只,管理基金規模6.48萬億元。
私募股權基金可謂是 異軍突起 ,規模從2017年初的4.77萬億增長至三季度末的6.48萬億,規模增加了35.85%,管理基金數量增加了將近一萬只。
對于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發展,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敏文先生指出, 這兩年私募股權基金高速增長的原因是資金、體制內國有企業的資金及各大金融機構的資金涌入。
不過,在夏明晨看來, 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發展雖然非常迅速,但是跟美國、歐洲等市場相比,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市場還處在比較早期的發展階段,以PE滲透率(每年在PE市場的投資金額占GDP的比例)來看,實際上中國市場跟美國歐洲市場相比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發展還是處于偏早期階段的。
吳敏文也指出, 總體上來看,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總體規模較小,單體規模也小。
當前,監管層也在不斷加大對私募股權基金的支持。2017年8月30日,法制辦就《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創業投資基金給出了特別的規定:
國家對創業投資基金給予政策支持,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享受支持的創業投資基金,其投資運作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證券機構對創業投資基金實施區別于其他私募基金的差異化。
證券類私募基金前三季度縮水5400億
和私募股權基金規模連創新高相反,證券類私募基金的規模卻在持續下降。從年初至今,證券類私募基金已經縮水了5400億元。
截至2017年9月底,已登記的機構類型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8090家,管理正在運作的基金30233只,管理基金規模2.22萬億元。
不過,基金業協會指出,相關規模繼續呈現下降態勢,但降幅較前期明顯收窄。
對于證券類私募基金的大幅縮水,私募人士普遍認為是受上半年市場風格切換影響,藍籌白馬表現強勢,中小創較差。
格上研究中心認為,主要有兩大方面原因:
一是今年以來各大市場均缺乏明顯機會,私募在業績增長和產品發行上均有放緩,與此對應的是,市場則在逐漸加大股權投資的配置;
二是基金業協會在2017年3月調整了統計口徑,此前是直接根據基金類型統計數量及規模,調整后改為對于同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不同類型私募基金的,產品規模按其所屬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機構類型歸類統計。
盡管管理產品數量出現微幅增長,但是規模比年初下降很多。未來這個趨勢仍將延續, 在這個市場生存下去已經不能跟著市場一起成長,而是靠自身研發能力增長,勝者為王。 一家證券類私募基金公司投資經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二八分化加劇,私募基金管理人強者恒強
除了不同類型私募基金規模的差異化,從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差別也非常明顯, 強者恒強 的特征一覽無遺。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17年9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大于100億元的有169家,管理基金規模在50-100億元的208家,管理基金規模在20-50億元的571家,管理基金規模在10-20億元的678家,管理基金規模在5-10億元的974家,管理基金規模在1-5億元的3675家,管理基金規模在0.5-1億元的2083家。
此前,格上研究中心調研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百億級私募證券管理人共26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地區。這26家百億級私募雖然僅占私募證券管理人數量的0.33%,但他們在規模體量上較大,其總規模達到5035億,占證券類私募總規模的22.08%,占全行業私募實繳規模的5.32%。
▲ 數據來源:格上研究中心
未來監管趨嚴,行業規范化發展
10月11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第十六批失聯私募機構名單。截至2017年10月10日,協會已將上海璞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298家機構列入失聯公告名單,并在協會官方網站中予以列示。
按照基金業協會數據,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一共有21216家,本次基金業協會公布的第十六批次失聯私募機構,占比已經超過全行業的1%,達到1.40%。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私募監管趨嚴,尤其是作為私募基金頂層設計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即將出臺,未來兩萬多家私募基金將迎來更高級別的法規監管,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失聯私募機構。
該人士指出,作為投資者,在選擇私募基金產品時,除了關注產品和基金管理人是否合法之外,也要嚴格審查所投私募產品及其基金管理人是否有穩定的聯系方式和辦公場所,避免投資于那些非法的、失聯私募機構的產品。
此外,自《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發布以來,協會已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13567家,其中,主動申請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922家,未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產品備案被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645家。
于2017年9月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59家,其中,主動申請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5家,未按照《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產品備案被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4家。
未來私募行業的發展方向肯定是規范化發展,在私募基金市場發展起來以后,相應的法律法規也會隨之出臺。一些 空殼私募 和 掛羊頭賣狗肉 的私募機構,肯定是監管層重拳打擊的對象。 一位私募律師表示。
記者 吳夢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