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玩弄這些小心思,并不令人意外。只要是公司,都可能存在這種投機行為。日本制造盛譽之下,也必然有人搭便車。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丁十四
1985年,我爺爺在離休之前,曾經率領中國某地方城市的代表團,出訪日本某一友好城市。
在我的印象中,這次出訪有兩點最為深刻:一是,出訪正趕上日元升值,當地出現了中小企業倒閉潮;二是,帶回來一臺當時三洋產的雙卡錄音機。
在2000年之后,我在爺爺家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又發現了這臺灰頭土面的錄音機,而且把卡帶放進去,仍然可以用。在上世紀90年代,父親給我買的板磚一樣的國產錄音機和叔叔送的國產隨身聽,早已壽終正寢,被我大卸八塊。
▲上世紀的三洋牌錄音機
在我發現那臺“古董”三洋錄音機的時候,社會已經開始流行聽CD。買打口的CD,幾乎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共同經歷。對音樂有需求,但又沒錢的大學生或者年輕人,是打口CD的腦殘粉。那時讀安妮寶貝的小說,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總是戴著耳機聽CD,里邊放的是抽瘋一樣的帕格尼尼。
此后的世界變化更快。蘋果推出iPod之后,MP3開始流行,索尼的CD機也成了家里的“古董”。現在,估計在舊貨市場上,還能賣個好價錢。但隨著我多次搬家,索尼碟機早已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們活在歷史當中,但歷史有些時候處處充滿了吊詭。
明明日本三洋的雙卡錄音機質量比中國造好了一大截,但最終無論是世界知名品牌三洋、索尼還是中國本土品牌愛華等等,全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松下、夏普或許根本看不上中國的小霸王、步步高,但是,后來它們也還是難免共同消失或沒落的命運。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松下、夏普、東芝等等日本明星企業陷入困境之后,一手打造了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品牌的中國商人段永平,卻又悄悄復出。他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打造了OPPO和ViVO兩個品牌,迅速占領了亞非拉地區的低端消費市場,成為世界名列前茅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小霸王和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
日本制造的很多產品已經進了博物館,但日本制造的神話仍然活在很多人的心中。只是,最近這個神話體系好像正面臨一次很大的危機。
這次是一家此前很少聽說的日本企業——神戶制鋼。
這家企業最近爆出了丑聞,除了早前被曝光的鋁材和銅制品以外,其核心業務的鋼鐵制品同樣存在大面積數據造假行為,再度引發了業界震動。
從報道規模看,這個丑聞影響很大。神戶制鋼是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年營業額約1.7萬億日元,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神戶制鋼的客戶也很牛逼,據說除美國通用、福特汽車以外,特斯拉、戴姆勒、空客、英特爾等歐美知名廠商,也都在神戶制鋼問題產品的客戶名單之列。
不過,我對這事還是有些懵。難道現在不是都在說,世界鋼鐵產量是“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么?神戶制鋼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但神戶制鋼的丑聞似乎影響很大。據報道,它的股價跌了超過41%,市值居然蒸發了18.27億美元。這么大的企業丑聞,居然才跌了不到20億美元。按照這算法,神戶制鋼哪怕全部跌沒了,恐怕也就不過50億美元。
這究竟算什么大事兒呢?
▲目前已有500多家企業被牽涉到神戶制鋼造假事件中
前兩天,中國媒體老是關注什么中國首富之位交替戰。好像恒大的許家印和騰訊的馬化騰已經陷入膠著戰。
某一天,恒大股價上漲,漲上一個神戶制鋼,好像就能把馬化騰擠下首富之位。過兩天,有人要是再跌去一個神戶制鋼,首富就又成了另外一位。
而前兩天蘋果公司的市值好像一夜蒸發了上百億美元,相當于兩個神戶制鋼。所以,如果有人從神戶制鋼看到了日本制造神話的破滅,我認為,那一定是在夸大其詞。這樣一個幾十億美元規模的企業,能代表什么?
最近還有日本的另外一家歷史悠久的企業高田公司,也一直被大家一起拿來說事。因為高田公司的破產,引發了全球汽車制造業最大規模的一次召回事件。
高田公司發明了一種安全氣囊。這種安全氣囊靠的是小型爆炸原理,當汽車發生碰撞之后,氣囊內的點火裝置就會引發小劑量炸藥發生小規模爆炸。這樣氣囊就打開了。但是,它沒法解決的是炸藥爆炸產生的殘片。據說,這些殘片會以300公里的時速飛向駕駛員的頸部或面部,勢同割喉。
▲高田公司因問題氣囊事件破產倒閉
高田公司的問題十多年前就發現了,但究竟是豐田等汽車生產商召回,還是高田公司召回,大家一直在扯皮。
召回需要產生巨大的成本,讓高田公司負擔,高田說我們沒錢,也付不起。最終,僵持了很多年之后,高田公司就破產了事。汽車生產商們遇上這樣賴賬的供應商也沒辦法,只有自己召回。
神戶制鋼和高田公司固然是日本制造的丑聞,但在任何一個國家也都有可能發生。像高田公司這樣推出缺陷產品,在汽車生產商的歷史上也并不鮮見。與召回的成本相比,缺陷產品導致的賠償更低。歷史上,福特等汽車公司也都干過。
日本企業玩弄這些小心思,并不令人意外。只要是公司,都可能存在這種投機行為。日本制造盛譽之下,也必然有人搭便車。同樣,這種行為照樣存在于德國制造之中。德國大眾近年來也發生了尾氣排放指標造假的行為。
▲德國大眾曾發生過汽車尾氣排放造假事件
產品質量問題是企業的生命線,而在我看來,日本制造企業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放棄了這種共識,而是像文章開頭所說的,投入了極大的成本生產了質量很高、很貴的產品,卻最終無法決定趨勢的變化,而被淘汰或遺忘。
尤其是,電子產品屬于快速迭代的快消品行業,努力造一部可以用20年的諾基亞手機,是沒有意義的。當然,你造的手機天天爆炸也不行。
但神戶制鋼思維就沒有轉變過來。有報道說,根據官方調查,這批有問題的產品只占了神鋼銅、鋁等產品全銷售額的4%。相關專家研究的結果是,神鋼的問題產品質量僅比合格產品劣質10%,仍然在日本工業制造標準JIS的承受范圍內,因此“距離引發問題還有相當的余地,實際使用中并不會產生問題”。
換個角度來說,神戶制鋼只要事實求是標識這些產品為次等品,并以次等品的價格對外銷售,或許就沒有問題。不過,神戶制鋼并沒有這么做,或許,他們寧可弄虛作假,也不愿承認自己可以生產次等品。
這或許又是日本恥感文化的另一種表現。但你有恥感文化,別讓大家買單。明明把你當質量擔當,你卻有各種小心思,貌似可靠,卻又背后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