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侄女就是熱情,今年夏天多次邀請我們四位老頭、老太太與他們一同去新疆旅游,告訴我們:新疆可是個好地方,不去要后悔的。在她的盛情邀請下,我們竟然先后同意了。可是看到臺的天氣預報,近期新疆的氣溫最高達到攝氏40度,我們又有些猶豫,這么熱的天氣我們東北人能夠適應嗎?可是火車票都預定完了,而且都下鋪,所以只能下決心前往,但心里也盤算不行就躲在有空調的客車里看風景好了。
我們乘坐的是7月13日晚十時從東北 c市出發的火車,當晚8時電閃雷鳴,傾盆大雨瓢潑而下,望著窗外的大雨,我們想老天這是在歡送我們遠行嗎?大雨一直持續到九點才停止,我們趕到車站我們乘坐的列車已經開始檢票了。第二天一早來到北京,在北京的親戚熱情接待了我們,當天下午把我們送上開往烏魯木齊的列車。
侄子給我們購買的是一個車廂的臥鋪票,但不都是相鄰的。我的對面鋪和上鋪,是兩位英俊的少數民族小伙,彬彬有禮。通過嘮嗑了解到,他們是來自新疆,都在東北上大學,一個是維吾爾族,一個是哈薩克族,都是很小就考入內地上中小學,現在是回新疆度暑假。他們的普通話說得很好,交流很順暢愉快。用東北人的話講:話說的很溜。
需要說明的是本人不是專門搞攝影的,不懂構圖, 因為只是想及時用照相機記錄一段過程。所以用的是普通的卡片機,照相水平很一般。
同車的還有一些是來自內地的法律工作者,他們自己介紹說是響應國家號召,經過有關程序批準,自愿到新疆邊遠市縣進行法律服務的法律志愿者,期限一年。他們大多是第一次去新疆,也抓緊時間與這幾位少數民族大學生交談,廣泛了解新疆的情況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以適應工作需要。有的還是去這幾位大學生的家鄉工作,也邀請這些大學生去工作單位做客。這些大學生也欣然同意與他們合影留念。
我們是16 日清晨到達烏魯木齊火車站,侄女已進站,很快將我們接到賓館。他們是昨天陸續到達的,侄女向我們介紹說我們這個旅游團是由3個家庭組成共16人,四個老人,四個孩子,其余是成年人,其中女人11個,看來我們這個團是女多男少,女強男弱。這就決定了這個團是比較懶散,很難守時的。
我們入住的賓館名為烏魯木齊野馬國際商務會館,外表看與其他賓館沒有多大差別,其實不然。
烏魯木齊野馬國際商務會館隸屬于新疆野馬國際集團公司,矗立于具有新疆“硅谷”之稱的烏魯木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繁華地段,交通便利,東臨鯉魚山古生態公園,正在申請(五A級),西臨高新鉆石廣場,可以沒事去逛逛古生態園和看各種西域世界名馬,連馴馬養馬的也是伊犁那邊來的哈薩克族姑娘和小伙子,使您的身心達到完美和諧境界。
這里是全國最大汗血馬基地,目前為止擁有100多匹,每天進行馬術訓練和表演。汗血寶馬有頭細頸高、四肢修長、體態勻稱、步態輕盈、神態威嚴等特點,以形態優雅、通人性著稱,是馬屬中的絕對“美男子”。還游客可以在基地觀賞精湛的馬術表演比賽,品味傳奇的汗血寶馬文化,還可以參觀馬廄、喂馬,隨資深教練了解專業馬術。
這里正在建設一個收藏了國內外油畫、珍品的美術館、形成于侏羅紀時期的硅化木群、屹立大漠三千年的胡楊林、天外飛來的隕石堆等,每處皆獨立成景,融為一體時,又形成了新疆古生態園特有的風景,從不同角度展示著絲綢之路文化的滄桑、神秘與絢爛。沉淀了西域多元文化,值得一看。
一匹匹高大矯健的汗血寶馬,在英俊的哈薩克族馴馬師的指揮下,時而奮蹄奔馳,一騎絕塵;時而馬首高揚,仰天長嘯;時而后腿直立,兩條前腿作合掌歡迎狀。觀眾席上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園區匯聚了西域珍稀的自然遺存及古老絲綢之路的人文精粹,收藏了國內外油畫珍品的美術館、形成于侏羅紀時期的硅化木群、屹立大漠三千年的胡楊林、天外飛來的隕石堆等,每處皆獨立成景,融為一體時,又形成了新疆古生態園特有的風景,從不同角度展示著絲綢之路文化的滄桑、神秘與絢爛。
我們今天能到新疆旅游,不應該忘記一個人 清代名將 左宗堂
史料記載,1864年,中亞地區浩罕汗國的一個軍官阿古柏趁新疆內亂,帶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領了喀什喀爾、葉爾羌、和田、阿克蘇,庫車,到1870年秋,攻占達坂城、吐魯番、烏魯木齊、瑪納斯,占領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區。與此同時,沙俄也趁機侵占了新疆伊犁。
在這樣一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擔起收復新疆的重任。他這樣說:“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決不能告老還鄉,我決不能不管。我一定要和這個入侵的強盜干到底!”但當時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堅決反對出兵收復新疆,李鴻章認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沒有什么大的損失,就算是收回新疆了,也不過是多了幾千里的無用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負擔。(看來把李鴻章定為賣國賊確實沒有冤枉他,歷史是公正的。)左宗棠針鋒相對,力排眾議,他認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斷不可失。
清廷海防塞防之爭中,李鴻章說,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主張放棄塞防。左宗棠反駁道: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豐,實為聚寶之盆。而后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復了新疆。
當時的清采納了左宗棠的意見,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統領大軍出玉門關,收復新疆。然而,當時的清囊中羞澀,拿不出西征的軍費來。左宗棠沒有辦法,只好借外債,而且是高利貸,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軍隊就無法出關,就無法收復新疆。最后,左宗棠借外債500萬兩,朝廷出300萬兩,海關出200萬,湊了1000萬兩銀子的軍費。
于是左宗棠整頓軍務,籌糧籌運,籌集了四千萬斤糧食,集中了5000輛大車,5500匹騾馬,29000峰駱駝。1876年4月,左宗棠統率著大部分由湘軍組成的七萬多西征大軍,踏上了收復新疆的征程。雄師親住玉門關,不斬樓蘭終不還。在那尚屬冷兵器的時代,我們可以想像那是何等壯觀的行軍場面!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先北后南,緩進速戰”,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敵,最后攻擊南疆的敵軍主力。不輕易冒進,一旦戰機成熟,當速戰速決。
在正確的戰略戰術指導下,進兵新疆很順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軍,至1877年底收復了南北疆。接下來左宗棠面臨的就是要收復被沙俄占領的伊犁,這時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而且因軍務的繁忙,常咳血于營帳。他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準備,抬著棺材,指揮大軍兵分三路,抱著戰死疆場的決心,誓死要收復伊犁。這是何等雄壯的氣勢!
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但俄國割占了中國西部的一塊領土,并索取大量賠款。這是一場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爭。
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棠的建議,1884年清在新疆設立行省。
這場戰役,清軍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這是一場正義之戰。清軍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和大力支援。許多群眾冒死給清軍提供線索,大大推動了戰爭的勝利。清軍收復新疆的正義之戰,不僅有力痛擊了阿古柏侵略勢力,而且粉碎了俄英兩國利用阿古柏勢力分裂我國的圖謀,維護了國家的主權與統一。收復新疆成了左宗棠一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閃光點!
有首詩頌揚了左宗棠率領湘軍收復新疆、治理新疆的偉大業績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門。”
王震后來談到對左宗棠的看法:“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過,收復新疆的功勞不可泯滅。”
當天下午,我們集體前往著名的二道橋大巴扎游逛。
二道橋大巴扎的是每個到烏魯木齊的旅游的人必去之地。巴扎應該是集市的意思。聽說這個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扎,建筑是伊斯蘭風格,夜幕下尤其漂亮,有80米高的觀光塔,露天劇場和休閑廣場,時不時就能觀賞到新疆歌舞。大巴扎里賣的都是具有新疆特色的東西,像玉、頭巾、英吉沙小刀、地毯、銅器等。
雖然應該去逛,但是不建議在里邊買東西,就看看罷了。里邊的東西有的照1/4砍,可能還是比外邊賣的貴。
大巴扎附近有個小吃街,里邊很多新疆民族特色的小吃可以品嘗。
據史料記載,北屯市是農墾戰士建設起來的一座新興的城市。
1958年8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持工作的副政委、鎮邊將軍張仲瀚為即將恢復重建的十師師部選址定點,因"多勒布爾津"成為中國最北的屯墾戍邊重地而命名"北屯"。
1959年5月,十師抽調基建人員從巴里巴蓋前往北屯,拉開北屯建設序幕。
1959年11月1日,農十師師部正式遷址北屯。
1966年,北屯標入新版地圖。
1971年1月,北屯鎮革命成立,為北屯鎮建制之始
2011年12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掛牌儀式在十師北屯市舉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正式成立
新城北屯,聳立在祖國遼闊的北疆。和這里亙古的荒原相比,它年輕而且秀麗。這座兵團人在戈壁上拓荒新建的城市,至今還保留著街道橫平豎直。寬闊整潔的軍人的作風。
喀納斯位于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境內北部,距縣城150公里,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屬于北冰洋水系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或者“峽谷中的湖”,又一說喀納斯意為“王者之水”在成吉思汗出征途中,軍師曾打此水,因此得名。
與我國絕大部分的江河屬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納斯屬于北冰洋水系。環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地降水,從地表或地下瀉入喀納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達196米左右喀納斯湖是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北部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爾泰山脈中,面積45.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深處達到188.5米,蓄水量達53.8億立方米。外形呈月牙狀,被推測為古冰川強烈運動阻塞山谷積水而成。喀納斯湖湖中傳說有湖怪“大紅魚”出沒,據稱身長可達到10米,有科學家推測為大型淡水食肉魚類哲羅鮭,但未得到實際觀測支持。該湖風景優美,四周林木茂盛,主要居民為圖瓦人。
2000年以來,喀納斯景區先后榮獲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西部十佳景區、中國攝影家創作基地、中國最美十大湖泊、中國最美十大秋色、中國人與生物圈網絡成員單位、全國文明景區示范點等數十項榮譽和品牌,并首批入選《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的八大自然景觀區和三大人文景觀區。
國家地理雜志,中國最美的十大秋色排行榜
1 喀納斯(新疆布爾津) 93.5
2 九納斯的收費,也是高的嚇人。門票150元/人,為了強迫人做其區間車,特意把大門挪出了十幾公里。區間車以前免費,現在90元/人。喀納斯到白哈巴村,短短的27公里,要收210元/人......寨溝(四川阿壩) 92.75
3 紅葉谷(吉林長白山) 90.75
4 南迦巴瓦(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 90.25
5 亞丁(四川稻城) 85.33
6 鐵列克塔木(新疆輪臺) 85
7 金山嶺-司馬臺長城(河北、北京) 83
8 千湖山(云南香格里拉小中甸) 82.25
9 呼中(黑龍江大興安嶺) 80.7
10 嘎魯圖湖(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 75.5
目前喀納斯的旅游經濟做的深入周到。門票150元/人,為了讓游人坐其區間車,特意把大門挪出了十幾公里。區間車以前免費,現在90元/人。喀納斯到白哈巴村,短短的27公里,要收210元/人......
喀納斯圖瓦村位于喀納斯湖附近2-3公里處的喀納斯河谷地帶,周圍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喀納斯圖瓦村居民是自稱蒙古族的圖瓦人,保存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語言,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喀納斯圖瓦村與喀納斯湖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構成喀納斯旅游區獨具魅力的人文、民族風情。
圖瓦人是我國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獵為生。近四百年來,定居喀納斯湖畔,他們勇敢強悍,善騎術、善滑雪、能歌善舞,現基本保持著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壘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橋流水、炊煙裊裊、奶酒飄香。古樸的小村景致,像喀納斯湖一樣充滿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