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中藥學》、國醫大師李玉奇先生用藥心法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為您說上一病,這就是冠心病。
有了冠心病,必然要治心了?,F代醫學,用介入療法,外科手術的方法,以及輔助內服西藥,可以對病情起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這些,我們不談。我們談什么呢?說一說祖國傳統醫學對此病的治療心法。它別開生面,令人備受啟發。
從哪說起呢?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冠心病,一定是“心”有病嗎?
這問題看似無聊。冠心病的病所,自然在心臟了??墒?,從中醫整體觀的角度來審視,病所在心,病根兒卻可能在別處。五臟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聯系,決定了我們不能把問題,只局限在某一個方面。
這里面,我們想和您討論其中的一個病因病機,這就是腎陽不足、脾氣虛弱。
這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我們知道,說心臟功能的好,可以稱之為心陽充足。就是說,這人心臟里面的陽氣很盛?,F在,我們把陽氣一詞分開來,先說說這“陽”。心中之陽哪里來?來自于腎。要知道,我們五臟六腑所秉持的陽氣,均源于腎陽。腎陽,作為先天之元陽,是溫煦全身的“總開關”。腎陽不足,心陽定然不足。
再來說說“氣”。心臟射血、心血運行,離不開心氣的推動。心氣哪里來?脾胃乃化生氣血之源。脾氣一虛,全身氣虛。而且,這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脾氣虛,肺氣也虛。肺氣虛會怎樣?它就不能很好地生成“宗氣”。宗氣能干什么?功能之一是“灌心脈”。心臟的搏動、血液的流淌,都是宗氣在發力的結果。所以,脾肺之氣不足,我們心氣定然不足。
由此可見,這脾腎,關乎著我們的心臟。
為什么要說這樣一番道理呢?看官須知,臨床上有太多的冠心病患者,就是皮腎不足而心陽不振。這樣的人,往往在有冠心病、心絞痛、胸悶等問題的同時,伴隨畏寒肢冷、腰酸腿痛、精神疲憊的現象。這就是典型的腎陽不足癥候。同時,此類人多乏力,氣短,愛冒汗。這又是脾氣不足的表現。60歲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常常有這樣的狀況發生。這就提示我們,這類人應該溫補脾腎了。
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
在這里,我們說一張當代名家的驗方,供醫家借鑒、病家參考。組方如下——
仙靈脾50克,黨參、玉竹、何首烏、瓜蔞皮各20克,五味子、苦參、附子各10克,陳皮、天竺黃、生地各15克,當歸25克。先煎仙靈脾10分鐘,納入其他藥材,煎取100毫升藥液,再加水煎取10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每服100毫升,1日2次。20劑為一個療程。
此方的擬制者,為我國遼沈杏林名宿、首批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李玉奇先生。此方,我們為您擇選自《中國當代名醫驗方大全》。
先來看看此方如何益腎。這就是仙靈脾、生地、附子、何首烏四味藥。這里面,仙靈脾即淫羊藿,乃大補腎陽的要藥。附子,性味辛甘大熱,直入腎中,乃是溫陽益腎的能手。兩味藥,專補腎陽。不過,“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正所謂“陰陽互根互生”。要想補陽,就必須補陰。正因如此,我們用何首烏和生地來滋補腎陰。
接下來看看如何補脾。這就是黨參、陳皮。黨參,大補脾肺之氣。陳皮,行氣健脾除濕。兩味藥聯合起來,可以讓脾氣充足,恢復健運。
最后,我們看看此方如何治心。這就是玉竹、當歸、天竺黃、瓜蔞皮和苦參。這五味藥,自有一番妙趣,我們要好好說說。
首先說玉竹和當歸。這兩味藥可以養心血。其中的玉竹,不入心經,但是能滋補陰津。津血同源,想要補血,必須補益陰津。而當歸,直入心肝二經,可以養血活血。這是養血的一方面。
接下來看天竺黃和瓜蔞皮。這兩味藥,都有寬胸氣、除心痹、開郁結的功能。具體來說,這天竺黃可以清熱豁痰,這瓜蔞皮則善于清熱、理氣而化痰。這兩味藥的藥性,和和“痰”字緊緊相連。為何選擇它倆呢?要知道,在心陽不足,心氣不行的狀態下,心脈最容易發生痰凝的問題。痰凝瘀阻,則心陽不展、心血不行、心氣鼓動無力。這個時候,除了要行心血,更需要化解心脈痰濁。瓜蔞皮和天竺黃的道理,到就在于此。
最后,咱們說說苦參??鄥⑦@味藥,傳統意義上來說,善于清熱燥濕、利尿殺蟲。它和心臟病有什么關系呢?這要感謝現代中藥藥理學的研究。原來,研究發現,這苦參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太大了,而且多為正面的作用。它可以明顯改善心臟泵血功能,可以抗心律失常,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等。因此,這苦參就是治療冠心病的一味良藥。它的出現,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一來,腎陽得補,脾氣得充,心中陽氣自復,心脈暢通,病安從來?
看官,這就是祖國傳統醫學治療冠心病的一道心法了。不過,請您注意,這絕非唯一的思路,也絕非適合所有人。我們在這里介紹它,是為了幫助看官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給尋醫問藥帶來啟迪。能否應用,還需經中醫師辯證指導才能定奪。此方適合哪些人,文中已經詳述,這里不再贅言了。
這真是:脾腎不強,心臟早亡。辨證施治,康復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