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選擇以極端方式終結生命,讓人唏噓,而悲劇發生前各方的“不合作”,何嘗不讓人深感悲哀。從這角度來講,這場悲劇并沒有隨著生命的逝去而終結,目前家屬與醫院的爭端,不過是這場悲劇的延續。
8月31日晚,陜西榆林市第一醫院綏德院區婦產科一名孕婦從5樓分娩中心墜下,搶救無效身亡。
一開始媒體報道,據醫院方面說法,是因為家屬不同意剖腹產令產婦無法忍受,故而選擇了極端的方式。但家屬很快回應,稱當孕婦中間出來喊疼的時候,他們同意做剖腹產,但醫生表示“檢查后產婦一切正常,快要生了,不用剖腹產”。這給事件蒙上了一層迷團,仿佛就此陷入了羅生門。
雖說在官方結論出來前,不宜妄加猜測,但在我看來,真相并非那么撲朔迷離。醫院婦產科現在大多鼓勵順產,而不再像以往動不動就給產婦剖腹產,但針對具體情況,醫生并不會一味堅持順產,而不讓剖腹產。道理很簡單,如果在分娩過程中可能危及產婦或胎兒安危,而明擺著剖腹產就可以化解危機,哪個醫生愿意冒著各種風險堅持順產?剖腹產本身并不是什么高難度手術,醫院不建議只是為了防止手術被濫用,真的需要剖腹產,醫生不太可能走極端。
再從產婦這邊來看,分娩過程中的疼痛固然難以忍受,但讓一個人產生絕望心理的,也不可能是來自于醫院,而只能是自己的親人。唯有對親人的巨大失望,才會讓人對生命絕望。尤其是,當她懷里還有一個生命,正常情況下,她又怎么可能輕易放棄?
更何況,如果產婦和家屬都表示要剖腹產,而且知情同意書上也已寫明胎兒“臍帶異常”(這是多數產婦需要剖腹產的原因),這時候醫院更加不可能一味堅持要順產。知情同意書上分明還有家屬的兩次簽名,均要求順產,并“諒解意外”。這樣看的話,答案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可以體諒家屬的悲痛心理,但從目前的各種證據和跡象看,道理并不站在他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