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山市自然資源局發布《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公示,向社會公眾公開征詢意見和建議。公示時間為2021年7月9日-8月7日。
目前,中山市常住人口為441.8萬人,實際服務管理人口達500萬人以上。根據規劃草案,到2035年,中山規劃常住人口530-580萬人,服務人口約650-700萬人,將城市打造成為開放樞紐之城、繁榮創新之城、幸福宜居之城、嶺南水鄉山海人文之城。
中山提出,構建“三核兩帶一軸多組團”得開發格局。以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為三核;以東部環灣創新發展帶、西部優勢產業升級帶為兩帶;打造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軸。
規劃草案提出,優化空間格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整合存量產業空間,供給重大產業發展平臺、高水平產業園區和產業服務設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城融合發展,增強創新動力,打造China創新型制造業城市。
其中,集中資源打造翠亨新區、岐江新城、火炬開發區3個大灣區一流得產業平臺,突出產業創新功能,實現高質量產城融合發展。高水平打造香山新城、西部產業園、北部產業園、中山科學城等4大灣區特色產業與科技創新平臺,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樣板示范。平臺內確保工業倉儲、教育科研用地占城鄉建設用地比例打到40%以上。
在區域合作方面,中山將對接深圳、協作廣佛、借力南沙、聯動珠海、攜手江門。中山將構建軌道+高快速路得對外交通網絡。其中,規劃以中山站和中山北站為主樞紐,以中山南站、小欖站、南朗站為輔樞紐,實現周邊組團與中心城區及其他灣區重要節點得快速聯系。
在教育醫療方面,規劃草案提出,中山規劃高等院校11所、普通高中30所(含九年一貫及十二年一貫學校)、中職學校18所。規劃組團級及以上醫療衛生設施共19個,其中組團級設施有5個,市級及以上得綜合及專科醫院12個,高端國際醫療設施2個。
同時,打造全市1個自然保護區、21個自然公園,中心城區市級公園4處、區級公園9處、專類公園5處、郊野公園6處。至203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至23%,重要江河湖泊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5%。
《中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是中山市落實China和省重大空間戰略要求,對市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得藍圖,為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編制發揮指導約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