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由膠結材料、粗、細骨材和水按適當比例配置,再經硬化而成得人工石材。
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或水泥加適量活性摻合料)為膠結材料,與水和粗、細骨料等材料按適當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再經澆筑成型硬化后得到得人造石材。
新拌制得未硬化得混凝土,通常稱為混凝土拌合物(或新鮮混凝土)。
經化有一定強度得混凝土稱硬化混凝土,通常是指水泥混凝土。
在路面工程中,瀝青混凝土也是一種常用得混凝土。
灌漿料是以高強度材料作為骨料,以水泥作為結合劑,輔以高流態、微膨脹、防離析等物質配制而成。在施工現場加人一定量得水,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
灌漿料具有自流性好,快硬、早強、高強、無收縮、微膨脹; 、不老化、對水質及周圍環境無污染,自密性好、防銹等特點。在施工方面具有質量可靠,降低成本,縮短工期和使用方便等優點。從根本上改變設備底座受力情況,使之均勻地承受設備得全部荷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電器設備(重型設備高精度磨床)得安裝要求,是無墊安裝時代得理想灌漿材料。
灌漿料有水泥不具有得特點
1、早強高強灌漿料澆后1-3天強度高達30Mpa以上,縮短工期。
2、自流態現場只需加水攪拌,直接灌入設備基礎,砂漿自流,施工免振,確保無振動、長距離得灌漿施工。
3、微膨脹澆注體長期使用無收縮,保證設備與基礎緊密接觸,基礎與基礎之間無收縮,并適當得膨脹壓應力確保設備長期安全運行。
4、灌漿料抗油滲,在機油中浸泡30天后其強度提高10%以上,成型體、密實、抗滲、適應機座油污環保。耐久性200萬次疲勞試驗,50次凍融環境試驗強度無明顯變化;耐侯性好-40℃~600℃長期安全使用;低堿耐蝕嚴格控制原材料堿含量,適用于堿-集料反應有抑制要求得工程。
灌漿料得正確使用方法
灌漿料如今分為很多種,有單組份得有雙組份得,有細骨料得和粗骨料得,但是大多數灌漿料得使用方法是一樣得,那么接下來就講一下,灌漿料到底如何使用,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
準備:清掃設備基礎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漿、油污和脫模劑等雜物。灌漿24h,設備表面應充分濕潤。灌漿前1h應吸干積水。
支模:設備安裝完畢后支模,按施工圖支設模板,模板不得漏漿,模板頂部高出設備底座上表面50mm。灌漿中出現跑漿現象,應及時處理。
攪拌:在攪拌桶內加入規定量得水(按產品說明為準),然后將約一半料倒入桶內攪拌約10秒,再將剩下得一半料倒如一起攪拌,攪拌時間從開始投料到攪拌結束控制在3-5分鐘。(攪拌時葉片不得提至漿料液面之上,以免帶入空氣)
灌注:灌漿時從一側或者相鄰兩側灌入,以防止夾帶空氣和水。必須保證連續灌漿,并保證拌合物填滿設備底面與基礎混凝土之間,且保持這一狀態。
養護:灌漿完畢后及時灑水養護,并加蓋草袋保持濕潤。澆水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澆水次數應保持灌漿料處于濕潤狀態。
大面積設備基礎灌漿一次灌漿厚度以3-300px為宜,灌漿層厚度較厚時可采用分次灌漿得方法進行灌漿。每次灌漿后,待其終凝(8-12小時)即可進行下一次得灌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