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來得早,而且來得猛烈,剛剛十一月下旬,一場北風之后就很有十冬臘月的感覺了。在這樣早來的冬天,我們就想找個地方烤火去。那一年冬季我們去了埃及烤火,今年正在籌劃當中就接到一個旅行社的緊急通知,說是前往泰國普吉島的N天M晚便宜大游團還有最后幾個名額虛位以待,價錢優惠百分之十五。我們一看,這肯定是雙十一的剩余物資呀!趕快讓旅行社的導游幫我們放個馬扎占住位子,我們立即飛馳到旅行社的鋪子,報上名,掏了銀子給人家。因為走得倉促,來不及辦理簽證,只能去辦落地簽。
說實在話,這個便宜團有它便宜的招數。第一,人家是伙同幾個旅行社包下了廉價航空的航班,從天津起飛;第二,北京到天津機場的大巴另外收費,每人一百坐來回。飛機下午二點從天津起飛,我們要上午十一點在天津機場集合,為了防止京津高速堵車,早上七點就讓我們去八王墳坐長途大巴。為了防止北京市內堵車,我們早晨五點多就要從家里出發,四點半起床,真是辛苦,這錢還真不是是隨隨便便能省下來的!
天津機場的廁所里人來人往,都是去把冬裝卸下換成夏裝的。這廉價航班既然不從北京起飛,當然就不會在普吉島落地,它在普吉島的海對面一個叫做甲米(Krabi)的地方落地。普吉島(Phuket)是馬來半島泰國部分南端的一個島,馬來半島的東邊是泰國灣;西邊是安達曼海。普吉島是在半島的西邊海上,它的東面隔著一個海灣與甲米相望。普吉島往南二百多海里就是馬六甲海峽北口,普吉島往西二百多海里是安達曼群島,安達曼群島的西面就是孟加拉灣,而孟加拉灣西岸就是印度。普吉島往北五百多公里是座落在泰國灣最北端的曼谷。普吉島的地理位置大概就是這樣。甲米在東面和普吉島隔海相望,海上距離也就是五十多公里,中間還有一個小島。但是,我們當地時間晚上七點到了甲米并不能乘擺渡船去普吉島,必須坐大巴從陸上繞過去,行程徒增三百公里。
到了甲米機場邊檢,一個小黑屋里坐著一名泰國移民局的矮官。我們團的導游把幾名落地簽的團客護照收走,攢一起拿去給移民官批發簽證。我看那個矮官根本就不看申請表,拿著一堆護照只管往上面蓋章,差不多每分鐘能辦妥二十分簽證,效率奇高。拿著護照去排隊過邊檢,最前頭果然有警察用漢語在討要小費,每人二十元人民幣。我們隊伍前面一個人好像瞪著眼睛沖他說了一句“弄啥唻”?那個警察趕快低頭走了,我們這隊后面的都沒給小費,旁邊那隊好像是都給了。我們團里有一對小兩口,兩個人互換了護照,結果也順利過了邊檢,看來這泰國警察也是二五眼,連中國人的男女都分不出來。
出了機場就有當地導游把我們接上大巴,趁著黑夜向普吉島出發。泰國導游是一位四代華裔叫做“阿志”,漢語說得不太流利,但還能說。我有一次在曼谷皇家寺廟里遇見一位住持,也是四代華裔,根本不會說漢語,只能和我說英語。
泰國全稱是泰王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一般就叫Thailand,就是“太藍的”。泰國建國歷史并不長,只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之前,是起源于云南瀾滄江、怒江一帶傣族的聚居地之一。傣族是中國云南古老的民族,考古考證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漢朝的時候,大漢逐漸占據云南,把傣族擠壓的不行。散居的傣族居民就有很大一部分逃難去了東南亞,他們大部分據留在了泰國那個地方,成為后來泰國的主要民族成分。還有一些漂流到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地。
泰國在1238年建立了泰可素王朝,這就算是泰國歷史的開始。泰國那個地方在這之前還曾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領地,后來泰可素組織暴動,成立了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泰可素王朝一直持續到1356年,之后是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可素時期時逢中國的元朝,東南亞各國都向元朝進貢,泰國也不例外。之后的大城王朝首任國王叫烏通王,受明朝奉為暹羅王,明成祖還贈送暹羅王大金印。明朝鄭和下南洋經過暹羅,據說有不少兵勇和隨船商賈滯留在暹羅,暹羅就成為中國一帶一路最早的據點之一。
中國古書中很早就有關于泰國一帶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說的“哀牢國”實際上包括云南傣族聚居區和泰國等大部分東南亞地方。后來又有大理國等等傣族王朝。傣族的地域最早是很大的,后來北面被元、明占據,并入中國版圖;南邊則分割成若干王朝,泰可素王朝是其中之一。泰可素之后的大城王朝君王受到高棉影響,逐漸脫離了泰可素君王的溫良恭儉讓,變成了獨裁者,后來被緬甸打敗。緬甸占據大城不久,據說有華人血統的鄭信將軍率領大城軍民很快就奪回了城池和領土,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建都在湄南河出海口的西岸的吞武里。鄭信死后,查庫里成為國王,叫做拉瑪一世,他把都城遷到了湄南河東岸的曼谷,并修建了大王宮,開始了曼谷王朝,這是1782年的事情。這就是現在的泰國。到了拉瑪七世國王,1932年,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了君主立憲制。1939年,國名由暹羅(Siam)改為泰國。1946年,拉瑪八世國王遇刺身亡,他19歲的弟弟普密蓬即位成為拉瑪九世國王,就是去年十月份剛剛去世的泰國國王。
從拉瑪三世國王開始,泰國打開國門與西方交往,并且擴大和中國的貿易;到了拉瑪四世,已經建立了現代泰國。為了避免成為列強的殖民地,拉瑪四世國王和歐洲很多國家簽訂了條約;1896年,英法兩國在爭奪在泰國利益的斗爭中終于達成妥協,使得泰國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落成殖民地的國家。二戰期間,泰國入了日本的伙,加入軸心國向歐美宣戰。日本戰敗后,狡猾的泰國國王立即宣布宣戰無效,歐美還就接受了他的聲明。
泰國的南面和馬來西亞接壤,東南和柬埔寨接壤;東面到東北和老撾接壤,西面到西北和緬甸接壤。泰國在西雙版納的正南面,但是不接壤。泰國西面隔著安達曼海和孟加拉灣與印度相望,南部馬來半島部分的東面隔著泰國灣除了可以看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還可以看見越南的最南部,那是胡志明市的地盤,就是過去的西貢。泰國的歷史和地理位置大概就是這樣。
我們坐大巴到普吉島的酒店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途中還在一個休息站停留了一下。這一路走的不是高速公路,是相當于我們省道那樣的公路。休息站規模也不大,里面有一家7-11便利店;還有一家KFC,把最后一塊炸雞賣給我們團友就熄火了。
我們住的酒店是一家號稱漁夫港的度假村,好像是外國人經營的,因為大堂里沒有擺放國王的悼念牌位。酒店的設施還不錯,相當于國內地級五星。晚上太晚,不能看看酒店的究竟,第二天早起,天已經大亮。酒店院子里有這里所有酒店標配的游泳池。
門口還有路邊常見的大樹,就是棕櫚樹。
這個酒店開辟了一個餐廳專門接待中國游客,早餐人山人海,飯菜還比較接近中餐。關鍵是他供應相當不錯的咖啡,合我的口味。那邊樓下還有一個餐廳接待其他國家的游客,人煙稀少。吃完早點,當然就要轉換到累人的旅游模式了。
泰國文化中地位最高的動物可能就是大象了,還把每年的3月13日定為大象節。可是,在泰國旅游中卻有騎大象的節目。按說泰國人不應該把地位最高的大象牽出來供游客騎,中國人就不會把獅子牽出來讓游客騎。中國還有一些吉祥獸,比如龍、麒麟、鳳凰和貔貅,這些都是想象出來的,更不會參加旅游項目。在泰國,供游客騎的大象都是特別訓練的,比較溫順。馴象師常年騎在大象脖子上,再加上游客坐的椅子壓迫,好多大象身上都有坑,看上去也是挺不忍的。我們的導游阿志也必須按著行程表帶我們去大象園。
我們去了之后,就有馴象師騎著大象出來讓游客坐上去,可以在院子里面走一圈。游客要想坐到大象背上去的話,就要登上一個木制城樓,從城樓上面的平臺上坐到大象背上的簡易椅子上。走一圈回來之后,大象就會把長鼻子搭在木樓的地上問游客要吃的,你就應該給他香蕉之類的食物,他如果吃高興了就會叫一聲,還會向你點頭。
大象園里還有一些這樣的小屋,是叫做茅草屋嗎?不知道是不是馴象師的宿舍。
這些旅游景點照例都在出入口設有小賣部,出售當地的土特產。這個大象園的小賣部還賣一種罐子,遠看以為是陶罐,走近一看,原來是木制的,還有配套的槌子。這個肯定不是舂米的碓臼,應該是搗藥的罐子,搗蒜也行。我們一般家里都有一個搗蒜的罐子,不會這么大,這得吃多少餃子才用得上?
騎大象的節目很快就結束了,阿志拉著我們去到下一個景點。我們來的這個季節是泰國最適合旅游的季節,第一是氣溫不特別高,泰國的夏天酷暑難耐;第二是雨水不特別多,泰國到了雨季就會不停下雨,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氣溫不是很高,可也有30多度。上次我們去看吳哥窟也是這個季節,吳哥窟的緯度和這里差不多,白天也是30多度。既然天不下雨,我們就可以出海去周邊豪邁一下。阿志就把我們拉到了一個碼頭。
從這里上船,我們要去攀牙灣國家公園看看。攀牙灣(Phang Nga)是普吉島東北面馬來半島上的一個小海灣,離普吉島大概五十公里。這個地方雖然是海灣,但是它在一個半封閉的圈子里,因此里面的水并不完全是海水,應該相當于江河入海口。這里古代地質運動留下很多喀斯特地貌的山,所以有人把這里叫做“小桂林”。
我們坐的是這樣的船,當地人管它叫“長尾船”。
碼頭周邊是大片的熱帶濕地,有大片的紅樹林。這種紅樹專門生長在熱帶海邊灘涂上,它喜歡潮起潮落。我們的船要沿著紅樹林中彎彎曲曲的水道穿行,才能去到寬闊的水面。
水面逐漸開闊起來。
不斷可以看見大山之下水邊的紅樹林。
陡峭的崖壁上好像是一幅一幅的水彩畫。
由于氣溫太高,水面上有一層薄薄的霧氣,遠處俏麗的山峰縹緲如畫。
這座突兀的山下能看見金光閃閃的屋頂,好像是俄羅斯建筑。其實那是一座清真寺,不過它四角的宣禮塔卻是二高二低,不一樣的樣式。
到了一座小島的碼頭,除了停靠我們這樣的長尾船,還有漂亮的快艇。
還有打魚船。
我們上島之后,要在島上的清真餐廳吃午飯。這個餐廳雖說提供清真餐,卻沒有羊肉,說是泰國人不吃羊肉。在泰國,只能在動物園里看到羊,孩子們喜歡。
吃完清真餐,我們繼續上船在水上奔馳。去看一座小島,叫做“詹姆斯邦德島”,也叫007島。這個島的原名是什么已經基本沒人知道,就因為1974年007系列電影《金槍人》在這里取外景,所以后來就把它叫做007島,泰國人管它叫詹姆斯邦德島。有一些電影因為在名聲大的地方拍外景而出名,比如在紫禁城拍的電影;而有一些地方因為曾經拍過著名電影,也會借此出名。這個007島就是后者。007島最有名的巖石叫做“大白菜”。
船覽007島之后,我們就去另一個島泛舟。其實就是讓大家劃著皮劃艇鉆到一個大溶洞里。
然后再從溶洞的另一端出來。這個溶洞非常大,外面的山就是一個殼。這里的石灰巖已經被雨水侵蝕得差不多了,沒準兒哪天就會塌下來。
晚上看了一場節目,節目結束后回到酒店,把原來上街喝酒的計劃取消,直接睡覺。我們住的這個酒店離普吉島休閑中心巴東不遠,其實酒店門口大街上就有夜市,出賣酒類、海鮮燒烤,還有平價服裝、玩意兒。
明天要接著出海,不是打魚,是去看海島。
中國人和西方人旅游有很大不同,中國人叫旅著游,就是走動著游覽,一定要走動,不能坐椅子上,也不能躺地上。西方人叫休假,就是休息、假死,休息當然不能到處走動,假死就是躺地上不動。到了普吉島也是這樣,中國人一定要各處走走看看,然后拍些照發網上或者帶回家;西方人就不價,他們每人從酒店租一條浴巾,到海灘上找一塊沙子地鋪上,然后往上面一攤,或者躺著曬肚臍,或者趴著曬后腰。因為中國人皮膚色深,不能能曬太陽,越曬越深,就不時尚了;西方人皮膚色淺,曬太陽能變深,越深越時尚。所以中國人的泳裝都是盡量多包裹一些,西方人的泳裝就是二截,中間少一大塊,肚臍和后腰都可以露出來曬曬。但是有一條中國人和西方人都一樣,就是要抹防曬藥膏;這個防曬藥膏是防紫外線的,但是中國人抹上連紅外線都防,皮膚不會曬黑;西方人抹上就是為了防紫外線曬傷,曬傷會引發皮膚癌。我們的導游阿志告訴我們要一天三次,飯后抹。我們就趕快每人買一大筒防曬藥膏,還得是指數50帶三個以上加號的。不管下不下水都要抹,俗話說“常在街上走,哪能不挨曬”。
趁著天氣好,又不下雨,阿志就領著我們每天出海,把周圍的小島都去轉轉。首先要去的是最著名的皮皮島,其實應該叫PP島,因為從天上看這個島是兩個英文字母P。這是阿志這么說的,我們上不了天,也就沒辦法檢驗他說的是真是假,就當他說得對吧。
PP島離普吉島還有十多海里,要坐船,坐四十多分鐘。就是這種快艇。
這種快艇后面有三部發動機,動力強大,在海上可以劈波斬浪。
每條快艇上有三位專家操縱,他們三個人輪流扮演船長、大副和輪機長。這是正在扮演輪機長的小哥。
我們先要去的是瑪雅灣,這個地方過去荒無人煙,是安達曼海盜的據點。后來,2000年的時候,有一部美國冒險電影《海灘(The Beach)》在這里拍外景,男主角萊昂納多和女主角在這片海灘上演了一出滾沙灘的段子。從此,這片海灘出了大名,被稱作“愛情沙灘”。這個海灣的入口很狹窄,兩邊都是直立的懸崖。
這片沙灘也很小,只有一百多米長,有一半是在懸崖之下。沙灘上的沙子非常細,也非常白,腳感非常好。中外客人絡繹不絕地乘船來此,沙灘上就免不了熙熙攘攘。
一對意大利情侶在互拍。
一對印度夫妻在自拍。
二個中國女孩在歡跳。
幾個韓國男孩也學著跳。
沙灘上有一位大漢走來走去,我向他打了個招呼,他轉過頭來沖我微微一笑,即使不是很迷人,還是把他拍下來吧。這是本海灘上最具有海盜船長氣質的游客了,來自西班牙,假裝他是安達曼海盜的后代來這里尋寶的吧。
關于這些圖片中人物的國籍,我可沒有瞎說。我每次都會問他們"Hello, are you from Ice Mountain, please"?就是問他“你好,請問你是冰山來客嗎?”他們都會大聲說“No”,然后告訴我他們的國籍。并且告訴我“世界上沒有叫冰山的國家,有一個國家叫冰島,不過我不是從那兒來的”。
爸爸帶著二個女兒去玩水。
又到了一條快艇。
這條快艇上來的有單身姑娘,可能是來這個愛情沙灘碰碰運氣的。
別看這么熙熙攘攘的沙灘,卻也有靜怡的角落。
看了著名的沙灘,還要去其它島上的沙灘曬曬太陽,比如什么帝王島和珊瑚島之流。帝王島上有一抹最亮最紅的色彩。
還有一個最憋屈的角落。
去珊瑚島則要坐這種小快艇。
珊瑚島上有很多海上游樂項目,包括深潛、海底漫步、快艇拖拽滑翔傘,還有快艇拖拽的這種“香蕉船”。
沙灘上躺著大隊人馬。
也有漫步的情侶。
除了坐船去海島,阿志還把我們拉到一處懸崖下的海面上,讓我們都自己跳到海里去。我原以為是經典橋段,讓我們把錢財留下,然后跳海。結果不是,這個叫做“大堡礁浮潛”,就是漂在海面上把臉潛到水里看下面的熱帶魚。你別說,里面還真有花花綠綠的熱帶魚,挺好看的。那片大堡礁懸崖上有一個大溶洞,是泰國最大的燕窩洞,我們在外面向里面觀察,沒看見燕窩,倒是看見一些采燕窩民工的腳手架和窩棚。
普吉島旅游的主要節目就是游歷周邊的小島,每個小島都有不同的風格,但是沙灘都差不多。海島沙灘和大陸沙灘不同,海島沙灘因為坡比較陡,所以沙灘都不大,從陸地到水邊也就是十幾米遠。大陸沙灘就比較大,因為坡比較緩,比如北戴河和青島。
普吉島旅游除了看海島,還有其它的節目。我們這幾天經常乘車在島上走,就順勢觀覽兩邊景色。
路邊沒有見過稻田,阿志說泰國大米的產區在北方,就是清邁那邊。普吉島很少有種植的。倒是看到很多菠蘿、劍梨和椰子樹,據說也不是這里的主要作物。阿志說普吉島的主要作物是橡膠。果然,路邊有大片的橡膠樹。橡膠樹苗種下去之后要七年才能成熟,因此,這七年里面主人就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橡膠樹成熟之后,就可以割膠了。割膠工通常是夜里勞作,用專門的工具在樹上割出口子,橡膠樹汁就會流出來,然后用一個小罐子在下面接著。白天氣溫太高,再加上陽光曬,橡膠樹汁流出來之后很快就變質了,所以割膠是在夜間到黎明前。我們看見路邊的很多橡膠樹上都掛著黑色的小罐子。割膠是一項非常辛苦和危險的工作,據說現在很少有泰國人做這個工作了,都是周邊國家的民工,包括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夜間的橡膠樹林里經常有毒蛇,普吉島有很多眼鏡王蛇,是最毒的蛇。泰國人怕蛇咬,就讓外國民工穿上膠皮褲子去干這些活。
中國也有橡膠,出自海南和云南的華僑農場。1950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僑在那里過不下去了,就逃回國來,就把他們安置在海南島和云南那些地方,和他們在東南亞的環境差不多。他們在那里建立農場,開墾荒地,然后種上原來在東南亞種植的橡膠、咖啡之類的。
泰國人自己過去并不會加工橡膠,他們就把橡膠作為原料出口,然后從外國買回來汽車輪胎和安全套。后來有一年,泰國國王年輕的時候,他在歐洲發現歐洲人用泰國的橡膠做成乳膠制品,主要是床上的枕頭、床墊,價格昂貴。國王回來就在國內開始制造這些乳膠枕頭床墊,泰國氣候炎熱,他們自己根本不用這些乳膠枕頭和床墊,他們就出口,皇家壟斷。阿志當然要帶我們去皇家乳膠中心,然后就有客戶經理和客戶總監出來給我們演示乳膠枕頭和床墊的各種奇妙。其實在中國我們有自己的傳統,北方人多用蕎麥皮枕頭,睡熱炕。南方人用竹枕,城里人用木棉枕頭。根本沒人用乳膠枕頭,也沒人用那個乳膠床墊。現在從歐洲回來的一些人學會了用乳膠枕頭,說中國枕頭里面有螨蟲,可是我沒聽說過有多少中國人被螨蟲吃掉。中國最長壽的地方,肯定沒人用乳膠枕頭和床墊。沒關系,我也買一個乳膠枕頭回來,否則我怎么進化成現代人?我豈不是被時代的潮流沖到大堤外面去了。
橡膠園真是好地方,除了出產橡膠,還出產毒蛇。蛇毒也是泰國的大生意,皇家壟斷。我們也去了蛇毒研究所,給我們介紹的大夫說自己也是中國人,來自寶島臺灣。蛇毒在中國自古就是入藥的,病人吃。泰國人看我們都有病,讓我們都吃蛇毒做的藥,說補腎,沒腎的補肝,既壯陽又滋陰。雖然她沒說這蛇藥能包治百病,可是我數了一下,她說能治的病肯定不止九九八十一種,反正我后來也數不過來了,數暈了。因為暈了,所以沒買蛇藥。
上次我們在懸崖底下看了燕窩洞,肯定不能白看,我們也要被牽引到燕窩中心去,也是皇家的。我們當天本應該享受一次下午茶,估計阿志的領導知道中國人不愛喝泰國紅茶,就把我們的下午茶改成了喝燕窩。這燕窩可是好東西,中國古代就崇拜,都是帝王將相家里得子給產婦喝的,大補!我們一人喝了一盆冰糖燕窩,那個容器應該不叫鍋。甜不嗖嗖的,很好喝,結果人家告訴我說甜的不是燕窩而是冰糖。我后悔沒帶瀉藥,萬一這燕窩喝完大補上大火豈不把人急死在廁所?還好,過后我吃了二個冰激凌把燕窩給頂回去了。其實,燕窩在泰國大概相當于我們喝紅牛飲料,超市里都有賣的,一小瓶也就是合人民幣十幾塊錢,里面飄著一些棉絮一樣的東西,那就是燕窩的象征。泰國人吃燕窩是向中國人學來的,說是鄭和下西洋路過普吉島的時候發現了那個大燕窩洞,然后鄭和船上的軍醫就發現燕窩大補,便帶回去研究。研究完了還給皇上喝,皇上喝完就意氣風發,就下旨讓鄭和再帶點回來。鄭和就專門運了一個團駐扎在普吉島上,他們在洞里挖燕窩,還在洞外面站崗放哨。逐漸逐漸,中國貴族就迷上了南洋燕窩。泰國的產量不夠,明軍、清軍就去印尼等地開發了更多的燕窩。就我所知,在廣東一帶是比較講究吃燕窩的,吃不到燕窩的甚至連雞窩都吃,最便宜的是本地雞窩。北方人不怎么吃那個,北方人還是崇尚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要喝也是喝十全大補酒。
購物是泰國旅游的一個重要事項,但是人家很正規,沒有強制消費,而且進了購物點以后,導游就不見了。我們還被吸引到一家市內免稅店,里面最大的供給側是皮貨。不過這里可不是什么小牛皮和山羊皮,而是泰國的特產鱷魚皮和大象皮,褲腰帶、大皮包都有,還有里面沒錢的錢包。說實在話那個做工真是不敢恭維,一個錢包趕上半扇碾子的重量了,這要是揣褲兜里還不把褲腰帶墜折了?必須得買大象皮的褲腰帶,只有大象治得了鱷魚。
除了這些購物點,我們還去夜市逛了逛。夜市里充滿了各種海不鮮,缺腿的螃蟹、沒尾巴的大蝦、脫鱗的魚兒,反正基本都帶有蝦腦醬的味兒。好不容易找了一盤子全須全影的蝦,讓老板給烤熟了,老板還友情贈送了一勺酸辣醬讓蘸著蝦吃。在旁邊找了一張油膩膩的桌子坐下,過來一個泰妹,舉著一條認不出原色的抹布擦了一下桌子,讓我打酒。得,打了一瓶本地啤酒,喝了一口,很象咱們的北冰洋汽水,當然沒有北冰洋那么甜。吃完喝完,回憶了一下我帶沒帶痢特靈之類的速效藥,好像是帶了。不過還行,沒有肚子不舒服。估計經過煙熏火燎以后,那些吃喝上面的螨蟲剩不下幾條了。
吃喝購物當然不是來普吉島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觀景,我們最后去了一個叫做神仙半島的地方看風景。這個神仙半島(Prom Thep Cape)在普吉島的最南端,可以觀看日落時的景色。我們到達神仙半島的時候太陽還高高地吶,我們只好觀看日沒落景色。
神仙半島外面也有一座小島。
大家都在觀賞海上的風景,這個小姑娘也在拍照。
再轉過身拍一張小島。
神仙半島下面是這樣的景色,還可以吃喝。
最后一天早上,我們又乘坐來時的廉價航班回了天津。便宜旅游團都是天津進出,我們沒有經驗,去的時候是從八王墳坐的長途大巴直接到天津機場。回來有經驗了,從天津機場可以坐地鐵二號線直接到天津火車站,然后坐京津高鐵三十五分鐘就到北京南站,從南站坐地鐵四號線直接就到家了,非常方便。
普吉島一游還不錯,下次就不去旅游了,我們也可以找個沙灘躺那兒休息、假死。
熱帶氣候只有旱季雨季之分,但是北京就可以分出來春夏秋冬,在北京的冬季出發去到普吉島就是屬于烤火之旅。
普吉島性價比真的高,3000的團費5000的花費可以住五星級酒店,吃的也還行,很親民,適合普通百姓。我們當時7天6晚耍得很開心,就是行程有點緊
說實在話,這個便宜團有它便宜的招數。第一,人家是伙同幾個旅行社包下了廉價航空的航班,從天津起飛;第二,北京到天津機場的大巴另外收費,每人一百坐來回。飛機下午二點從天津起飛,我們要上午十一點在天津機場集合,為了防止京津高速堵車,早上七點就讓我們去八王墳坐長途大巴。為了防止北京市內堵車,我們早晨五點多就要從家里出發,四點半起床,真是辛苦,這錢還真不是是隨隨便便能省下來的!
天津機場的廁所里人來人往,都是去把冬裝卸下換成夏裝的。這廉價航班既然不從北京起飛,當然就不會在普吉島落地,它在普吉島的海對面一個叫做甲米(Krabi)的地方落地。普吉島(Phuket)是馬來半島泰國部分南端的一個島,馬來半島的東邊是泰國灣;西邊是安達曼海。普吉島是在半島的西邊海上,它的東面隔著一個海灣與甲米相望。普吉島往南二百多海里就是馬六甲海峽北口,普吉島往西二百多海里是安達曼群島,安達曼群島的西面就是孟加拉灣,而孟加拉灣西岸就是印度。普吉島往北五百多公里是座落在泰國灣最北端的曼谷。普吉島的地理位置大概就是這樣。甲米在東面和普吉島隔海相望,海上距離也就是五十多公里,中間還有一個小島。但是,我們當地時間晚上七點到了甲米并不能乘擺渡船去普吉島,必須坐大巴從陸上繞過去,行程徒增三百公里。
到了甲米機場邊檢,一個小黑屋里坐著一名泰國移民局的矮官。我們團的導游把幾名落地簽的團客護照收走,攢一起拿去給移民官批發簽證。我看那個矮官根本就不看申請表,拿著一堆護照只管往上面蓋章,差不多每分鐘能辦妥二十分簽證,效率奇高。拿著護照去排隊過邊檢,最前頭果然有警察用漢語在討要小費,每人二十元人民幣。我們隊伍前面一個人好像瞪著眼睛沖他說了一句“弄啥唻”?那個警察趕快低頭走了,我們這隊后面的都沒給小費,旁邊那隊好像是都給了。我們團里有一對小兩口,兩個人互換了護照,結果也順利過了邊檢,看來這泰國警察也是二五眼,連中國人的男女都分不出來。
出了機場就有當地導游把我們接上大巴,趁著黑夜向普吉島出發。泰國導游是一位四代華裔叫做“阿志”,漢語說得不太流利,但還能說。我有一次在曼谷皇家寺廟里遇見一位住持,也是四代華裔,根本不會說漢語,只能和我說英語。
泰國全稱是泰王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一般就叫Thailand,就是“太藍的”。泰國建國歷史并不長,只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之前,是起源于云南瀾滄江、怒江一帶傣族的聚居地之一。傣族是中國云南古老的民族,考古考證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漢朝的時候,大漢逐漸占據云南,把傣族擠壓的不行。散居的傣族居民就有很大一部分逃難去了東南亞,他們大部分據留在了泰國那個地方,成為后來泰國的主要民族成分。還有一些漂流到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地。
泰國在1238年建立了泰可素王朝,這就算是泰國歷史的開始。泰國那個地方在這之前還曾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領地,后來泰可素組織暴動,成立了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泰可素王朝一直持續到1356年,之后是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可素時期時逢中國的元朝,東南亞各國都向元朝進貢,泰國也不例外。之后的大城王朝首任國王叫烏通王,受明朝奉為暹羅王,明成祖還贈送暹羅王大金印。明朝鄭和下南洋經過暹羅,據說有不少兵勇和隨船商賈滯留在暹羅,暹羅就成為中國一帶一路最早的據點之一。
中國古書中很早就有關于泰國一帶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說的“哀牢國”實際上包括云南傣族聚居區和泰國等大部分東南亞地方。后來又有大理國等等傣族王朝。傣族的地域最早是很大的,后來北面被元、明占據,并入中國版圖;南邊則分割成若干王朝,泰可素王朝是其中之一。泰可素之后的大城王朝君王受到高棉影響,逐漸脫離了泰可素君王的溫良恭儉讓,變成了獨裁者,后來被緬甸打敗。緬甸占據大城不久,據說有華人血統的鄭信將軍率領大城軍民很快就奪回了城池和領土,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建都在湄南河出海口的西岸的吞武里。鄭信死后,查庫里成為國王,叫做拉瑪一世,他把都城遷到了湄南河東岸的曼谷,并修建了大王宮,開始了曼谷王朝,這是1782年的事情。這就是現在的泰國。到了拉瑪七世國王,1932年,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了君主立憲制。1939年,國名由暹羅(Siam)改為泰國。1946年,拉瑪八世國王遇刺身亡,他19歲的弟弟普密蓬即位成為拉瑪九世國王,就是去年十月份剛剛去世的泰國國王。
從拉瑪三世國王開始,泰國打開國門與西方交往,并且擴大和中國的貿易;到了拉瑪四世,已經建立了現代泰國。為了避免成為列強的殖民地,拉瑪四世國王和歐洲很多國家簽訂了條約;1896年,英法兩國在爭奪在泰國利益的斗爭中終于達成妥協,使得泰國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落成殖民地的國家。二戰期間,泰國入了日本的伙,加入軸心國向歐美宣戰。日本戰敗后,狡猾的泰國國王立即宣布宣戰無效,歐美還就接受了他的聲明。
泰國的南面和馬來西亞接壤,東南和柬埔寨接壤;東面到東北和老撾接壤,西面到西北和緬甸接壤。泰國在西雙版納的正南面,但是不接壤。泰國西面隔著安達曼海和孟加拉灣與印度相望,南部馬來半島部分的東面隔著泰國灣除了可以看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還可以看見越南的最南部,那是胡志明市的地盤,就是過去的西貢。泰國的歷史和地理位置大概就是這樣。
我們坐大巴到普吉島的酒店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途中還在一個休息站停留了一下。這一路走的不是高速公路,是相當于我們省道那樣的公路。休息站規模也不大,里面有一家7-11便利店;還有一家KFC,把最后一塊炸雞賣給我們團友就熄火了。
我們住的酒店是一家號稱漁夫港的度假村,好像是外國人經營的,因為大堂里沒有擺放國王的悼念牌位。酒店的設施還不錯,相當于國內地級五星。晚上太晚,不能看看酒店的究竟,第二天早起,天已經大亮。酒店院子里有這里所有酒店標配的游泳池。
門口還有路邊常見的大樹,就是棕櫚樹。
這個酒店開辟了一個餐廳專門接待中國游客,早餐人山人海,飯菜還比較接近中餐。關鍵是他供應相當不錯的咖啡,合我的口味。那邊樓下還有一個餐廳接待其他國家的游客,人煙稀少。吃完早點,當然就要轉換到累人的旅游模式了。
泰國文化中地位最高的動物可能就是大象了,還把每年的3月13日定為大象節。可是,在泰國旅游中卻有騎大象的節目。按說泰國人不應該把地位最高的大象牽出來供游客騎,中國人就不會把獅子牽出來讓游客騎。中國還有一些吉祥獸,比如龍、麒麟、鳳凰和貔貅,這些都是想象出來的,更不會參加旅游項目。在泰國,供游客騎的大象都是特別訓練的,比較溫順。馴象師常年騎在大象脖子上,再加上游客坐的椅子壓迫,好多大象身上都有坑,看上去也是挺不忍的。我們的導游阿志也必須按著行程表帶我們去大象園。
我們去了之后,就有馴象師騎著大象出來讓游客坐上去,可以在院子里面走一圈。游客要想坐到大象背上去的話,就要登上一個木制城樓,從城樓上面的平臺上坐到大象背上的簡易椅子上。走一圈回來之后,大象就會把長鼻子搭在木樓的地上問游客要吃的,你就應該給他香蕉之類的食物,他如果吃高興了就會叫一聲,還會向你點頭。
大象園里還有一些這樣的小屋,是叫做茅草屋嗎?不知道是不是馴象師的宿舍。
這些旅游景點照例都在出入口設有小賣部,出售當地的土特產。這個大象園的小賣部還賣一種罐子,遠看以為是陶罐,走近一看,原來是木制的,還有配套的槌子。這個肯定不是舂米的碓臼,應該是搗藥的罐子,搗蒜也行。我們一般家里都有一個搗蒜的罐子,不會這么大,這得吃多少餃子才用得上?
騎大象的節目很快就結束了,阿志拉著我們去到下一個景點。我們來的這個季節是泰國最適合旅游的季節,第一是氣溫不特別高,泰國的夏天酷暑難耐;第二是雨水不特別多,泰國到了雨季就會不停下雨,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氣溫不是很高,可也有30多度。上次我們去看吳哥窟也是這個季節,吳哥窟的緯度和這里差不多,白天也是30多度。既然天不下雨,我們就可以出海去周邊豪邁一下。阿志就把我們拉到了一個碼頭。
從這里上船,我們要去攀牙灣國家公園看看。攀牙灣(Phang Nga)是普吉島東北面馬來半島上的一個小海灣,離普吉島大概五十公里。這個地方雖然是海灣,但是它在一個半封閉的圈子里,因此里面的水并不完全是海水,應該相當于江河入海口。這里古代地質運動留下很多喀斯特地貌的山,所以有人把這里叫做“小桂林”。
我們坐的是這樣的船,當地人管它叫“長尾船”。
碼頭周邊是大片的熱帶濕地,有大片的紅樹林。這種紅樹專門生長在熱帶海邊灘涂上,它喜歡潮起潮落。我們的船要沿著紅樹林中彎彎曲曲的水道穿行,才能去到寬闊的水面。
水面逐漸開闊起來。
不斷可以看見大山之下水邊的紅樹林。
陡峭的崖壁上好像是一幅一幅的水彩畫。
由于氣溫太高,水面上有一層薄薄的霧氣,遠處俏麗的山峰縹緲如畫。
這座突兀的山下能看見金光閃閃的屋頂,好像是俄羅斯建筑。其實那是一座清真寺,不過它四角的宣禮塔卻是二高二低,不一樣的樣式。
到了一座小島的碼頭,除了停靠我們這樣的長尾船,還有漂亮的快艇。
還有打魚船。
我們上島之后,要在島上的清真餐廳吃午飯。這個餐廳雖說提供清真餐,卻沒有羊肉,說是泰國人不吃羊肉。在泰國,只能在動物園里看到羊,孩子們喜歡。
吃完清真餐,我們繼續上船在水上奔馳。去看一座小島,叫做“詹姆斯邦德島”,也叫007島。這個島的原名是什么已經基本沒人知道,就因為1974年007系列電影《金槍人》在這里取外景,所以后來就把它叫做007島,泰國人管它叫詹姆斯邦德島。有一些電影因為在名聲大的地方拍外景而出名,比如在紫禁城拍的電影;而有一些地方因為曾經拍過著名電影,也會借此出名。這個007島就是后者。007島最有名的巖石叫做“大白菜”。
船覽007島之后,我們就去另一個島泛舟。其實就是讓大家劃著皮劃艇鉆到一個大溶洞里。
然后再從溶洞的另一端出來。這個溶洞非常大,外面的山就是一個殼。這里的石灰巖已經被雨水侵蝕得差不多了,沒準兒哪天就會塌下來。
晚上看了一場節目,節目結束后回到酒店,把原來上街喝酒的計劃取消,直接睡覺。我們住的這個酒店離普吉島休閑中心巴東不遠,其實酒店門口大街上就有夜市,出賣酒類、海鮮燒烤,還有平價服裝、玩意兒。
明天要接著出海,不是打魚,是去看海島。
中國人和西方人旅游有很大不同,中國人叫旅著游,就是走動著游覽,一定要走動,不能坐椅子上,也不能躺地上。西方人叫休假,就是休息、假死,休息當然不能到處走動,假死就是躺地上不動。到了普吉島也是這樣,中國人一定要各處走走看看,然后拍些照發網上或者帶回家;西方人就不價,他們每人從酒店租一條浴巾,到海灘上找一塊沙子地鋪上,然后往上面一攤,或者躺著曬肚臍,或者趴著曬后腰。因為中國人皮膚色深,不能能曬太陽,越曬越深,就不時尚了;西方人皮膚色淺,曬太陽能變深,越深越時尚。所以中國人的泳裝都是盡量多包裹一些,西方人的泳裝就是二截,中間少一大塊,肚臍和后腰都可以露出來曬曬。但是有一條中國人和西方人都一樣,就是要抹防曬藥膏;這個防曬藥膏是防紫外線的,但是中國人抹上連紅外線都防,皮膚不會曬黑;西方人抹上就是為了防紫外線曬傷,曬傷會引發皮膚癌。我們的導游阿志告訴我們要一天三次,飯后抹。我們就趕快每人買一大筒防曬藥膏,還得是指數50帶三個以上加號的。不管下不下水都要抹,俗話說“常在街上走,哪能不挨曬”。
趁著天氣好,又不下雨,阿志就領著我們每天出海,把周圍的小島都去轉轉。首先要去的是最著名的皮皮島,其實應該叫PP島,因為從天上看這個島是兩個英文字母P。這是阿志這么說的,我們上不了天,也就沒辦法檢驗他說的是真是假,就當他說得對吧。
PP島離普吉島還有十多海里,要坐船,坐四十多分鐘。就是這種快艇。
這種快艇后面有三部發動機,動力強大,在海上可以劈波斬浪。
每條快艇上有三位專家操縱,他們三個人輪流扮演船長、大副和輪機長。這是正在扮演輪機長的小哥。
我們先要去的是瑪雅灣,這個地方過去荒無人煙,是安達曼海盜的據點。后來,2000年的時候,有一部美國冒險電影《海灘(The Beach)》在這里拍外景,男主角萊昂納多和女主角在這片海灘上演了一出滾沙灘的段子。從此,這片海灘出了大名,被稱作“愛情沙灘”。這個海灣的入口很狹窄,兩邊都是直立的懸崖。
這片沙灘也很小,只有一百多米長,有一半是在懸崖之下。沙灘上的沙子非常細,也非常白,腳感非常好。中外客人絡繹不絕地乘船來此,沙灘上就免不了熙熙攘攘。
一對意大利情侶在互拍。
一對印度夫妻在自拍。
二個中國女孩在歡跳。
幾個韓國男孩也學著跳。
沙灘上有一位大漢走來走去,我向他打了個招呼,他轉過頭來沖我微微一笑,即使不是很迷人,還是把他拍下來吧。這是本海灘上最具有海盜船長氣質的游客了,來自西班牙,假裝他是安達曼海盜的后代來這里尋寶的吧。
關于這些圖片中人物的國籍,我可沒有瞎說。我每次都會問他們"Hello, are you from Ice Mountain, please"?就是問他“你好,請問你是冰山來客嗎?”他們都會大聲說“No”,然后告訴我他們的國籍。并且告訴我“世界上沒有叫冰山的國家,有一個國家叫冰島,不過我不是從那兒來的”。
爸爸帶著二個女兒去玩水。
又到了一條快艇。
這條快艇上來的有單身姑娘,可能是來這個愛情沙灘碰碰運氣的。
別看這么熙熙攘攘的沙灘,卻也有靜怡的角落。
看了著名的沙灘,還要去其它島上的沙灘曬曬太陽,比如什么帝王島和珊瑚島之流。帝王島上有一抹最亮最紅的色彩。
還有一個最憋屈的角落。
去珊瑚島則要坐這種小快艇。
珊瑚島上有很多海上游樂項目,包括深潛、海底漫步、快艇拖拽滑翔傘,還有快艇拖拽的這種“香蕉船”。
沙灘上躺著大隊人馬。
也有漫步的情侶。
除了坐船去海島,阿志還把我們拉到一處懸崖下的海面上,讓我們都自己跳到海里去。我原以為是經典橋段,讓我們把錢財留下,然后跳海。結果不是,這個叫做“大堡礁浮潛”,就是漂在海面上把臉潛到水里看下面的熱帶魚。你別說,里面還真有花花綠綠的熱帶魚,挺好看的。那片大堡礁懸崖上有一個大溶洞,是泰國最大的燕窩洞,我們在外面向里面觀察,沒看見燕窩,倒是看見一些采燕窩民工的腳手架和窩棚。
普吉島旅游的主要節目就是游歷周邊的小島,每個小島都有不同的風格,但是沙灘都差不多。海島沙灘和大陸沙灘不同,海島沙灘因為坡比較陡,所以沙灘都不大,從陸地到水邊也就是十幾米遠。大陸沙灘就比較大,因為坡比較緩,比如北戴河和青島。
普吉島旅游除了看海島,還有其它的節目。我們這幾天經常乘車在島上走,就順勢觀覽兩邊景色。
路邊沒有見過稻田,阿志說泰國大米的產區在北方,就是清邁那邊。普吉島很少有種植的。倒是看到很多菠蘿、劍梨和椰子樹,據說也不是這里的主要作物。阿志說普吉島的主要作物是橡膠。果然,路邊有大片的橡膠樹。橡膠樹苗種下去之后要七年才能成熟,因此,這七年里面主人就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橡膠樹成熟之后,就可以割膠了。割膠工通常是夜里勞作,用專門的工具在樹上割出口子,橡膠樹汁就會流出來,然后用一個小罐子在下面接著。白天氣溫太高,再加上陽光曬,橡膠樹汁流出來之后很快就變質了,所以割膠是在夜間到黎明前。我們看見路邊的很多橡膠樹上都掛著黑色的小罐子。割膠是一項非常辛苦和危險的工作,據說現在很少有泰國人做這個工作了,都是周邊國家的民工,包括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夜間的橡膠樹林里經常有毒蛇,普吉島有很多眼鏡王蛇,是最毒的蛇。泰國人怕蛇咬,就讓外國民工穿上膠皮褲子去干這些活。
中國也有橡膠,出自海南和云南的華僑農場。1950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僑在那里過不下去了,就逃回國來,就把他們安置在海南島和云南那些地方,和他們在東南亞的環境差不多。他們在那里建立農場,開墾荒地,然后種上原來在東南亞種植的橡膠、咖啡之類的。
泰國人自己過去并不會加工橡膠,他們就把橡膠作為原料出口,然后從外國買回來汽車輪胎和安全套。后來有一年,泰國國王年輕的時候,他在歐洲發現歐洲人用泰國的橡膠做成乳膠制品,主要是床上的枕頭、床墊,價格昂貴。國王回來就在國內開始制造這些乳膠枕頭床墊,泰國氣候炎熱,他們自己根本不用這些乳膠枕頭和床墊,他們就出口,皇家壟斷。阿志當然要帶我們去皇家乳膠中心,然后就有客戶經理和客戶總監出來給我們演示乳膠枕頭和床墊的各種奇妙。其實在中國我們有自己的傳統,北方人多用蕎麥皮枕頭,睡熱炕。南方人用竹枕,城里人用木棉枕頭。根本沒人用乳膠枕頭,也沒人用那個乳膠床墊。現在從歐洲回來的一些人學會了用乳膠枕頭,說中國枕頭里面有螨蟲,可是我沒聽說過有多少中國人被螨蟲吃掉。中國最長壽的地方,肯定沒人用乳膠枕頭和床墊。沒關系,我也買一個乳膠枕頭回來,否則我怎么進化成現代人?我豈不是被時代的潮流沖到大堤外面去了。
橡膠園真是好地方,除了出產橡膠,還出產毒蛇。蛇毒也是泰國的大生意,皇家壟斷。我們也去了蛇毒研究所,給我們介紹的大夫說自己也是中國人,來自寶島臺灣。蛇毒在中國自古就是入藥的,病人吃。泰國人看我們都有病,讓我們都吃蛇毒做的藥,說補腎,沒腎的補肝,既壯陽又滋陰。雖然她沒說這蛇藥能包治百病,可是我數了一下,她說能治的病肯定不止九九八十一種,反正我后來也數不過來了,數暈了。因為暈了,所以沒買蛇藥。
上次我們在懸崖底下看了燕窩洞,肯定不能白看,我們也要被牽引到燕窩中心去,也是皇家的。我們當天本應該享受一次下午茶,估計阿志的領導知道中國人不愛喝泰國紅茶,就把我們的下午茶改成了喝燕窩。這燕窩可是好東西,中國古代就崇拜,都是帝王將相家里得子給產婦喝的,大補!我們一人喝了一盆冰糖燕窩,那個容器應該不叫鍋。甜不嗖嗖的,很好喝,結果人家告訴我說甜的不是燕窩而是冰糖。我后悔沒帶瀉藥,萬一這燕窩喝完大補上大火豈不把人急死在廁所?還好,過后我吃了二個冰激凌把燕窩給頂回去了。其實,燕窩在泰國大概相當于我們喝紅牛飲料,超市里都有賣的,一小瓶也就是合人民幣十幾塊錢,里面飄著一些棉絮一樣的東西,那就是燕窩的象征。泰國人吃燕窩是向中國人學來的,說是鄭和下西洋路過普吉島的時候發現了那個大燕窩洞,然后鄭和船上的軍醫就發現燕窩大補,便帶回去研究。研究完了還給皇上喝,皇上喝完就意氣風發,就下旨讓鄭和再帶點回來。鄭和就專門運了一個團駐扎在普吉島上,他們在洞里挖燕窩,還在洞外面站崗放哨。逐漸逐漸,中國貴族就迷上了南洋燕窩。泰國的產量不夠,明軍、清軍就去印尼等地開發了更多的燕窩。就我所知,在廣東一帶是比較講究吃燕窩的,吃不到燕窩的甚至連雞窩都吃,最便宜的是本地雞窩。北方人不怎么吃那個,北方人還是崇尚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要喝也是喝十全大補酒。
購物是泰國旅游的一個重要事項,但是人家很正規,沒有強制消費,而且進了購物點以后,導游就不見了。我們還被吸引到一家市內免稅店,里面最大的供給側是皮貨。不過這里可不是什么小牛皮和山羊皮,而是泰國的特產鱷魚皮和大象皮,褲腰帶、大皮包都有,還有里面沒錢的錢包。說實在話那個做工真是不敢恭維,一個錢包趕上半扇碾子的重量了,這要是揣褲兜里還不把褲腰帶墜折了?必須得買大象皮的褲腰帶,只有大象治得了鱷魚。
除了這些購物點,我們還去夜市逛了逛。夜市里充滿了各種海不鮮,缺腿的螃蟹、沒尾巴的大蝦、脫鱗的魚兒,反正基本都帶有蝦腦醬的味兒。好不容易找了一盤子全須全影的蝦,讓老板給烤熟了,老板還友情贈送了一勺酸辣醬讓蘸著蝦吃。在旁邊找了一張油膩膩的桌子坐下,過來一個泰妹,舉著一條認不出原色的抹布擦了一下桌子,讓我打酒。得,打了一瓶本地啤酒,喝了一口,很象咱們的北冰洋汽水,當然沒有北冰洋那么甜。吃完喝完,回憶了一下我帶沒帶痢特靈之類的速效藥,好像是帶了。不過還行,沒有肚子不舒服。估計經過煙熏火燎以后,那些吃喝上面的螨蟲剩不下幾條了。
吃喝購物當然不是來普吉島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觀景,我們最后去了一個叫做神仙半島的地方看風景。這個神仙半島(Prom Thep Cape)在普吉島的最南端,可以觀看日落時的景色。我們到達神仙半島的時候太陽還高高地吶,我們只好觀看日沒落景色。
神仙半島外面也有一座小島。
大家都在觀賞海上的風景,這個小姑娘也在拍照。
再轉過身拍一張小島。
神仙半島下面是這樣的景色,還可以吃喝。
最后一天早上,我們又乘坐來時的廉價航班回了天津。便宜旅游團都是天津進出,我們沒有經驗,去的時候是從八王墳坐的長途大巴直接到天津機場。回來有經驗了,從天津機場可以坐地鐵二號線直接到天津火車站,然后坐京津高鐵三十五分鐘就到北京南站,從南站坐地鐵四號線直接就到家了,非常方便。
普吉島一游還不錯,下次就不去旅游了,我們也可以找個沙灘躺那兒休息、假死。
熱帶氣候只有旱季雨季之分,但是北京就可以分出來春夏秋冬,在北京的冬季出發去到普吉島就是屬于烤火之旅。
普吉島性價比真的高,3000的團費5000的花費可以住五星級酒店,吃的也還行,很親民,適合普通百姓。我們當時7天6晚耍得很開心,就是行程有點緊